网站支持IPv6
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交流>政协提案和答复>详细内容

泸州市商务和会展局对市政协第九届二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市商务和会展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30 09:00:02 浏览次数: 【字体:

尊敬的何敏莉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对《关于提升我市开放合作水平的几点建议》(第26号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一)深化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对标RCEP、CPTPP等国际贸易新规则,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持续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推动形成更多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2023年1-6月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项,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59项。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创新模式入选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长江内河口岸进口“极简通关”模式被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全省推广;“同址同业主体变更信用承诺制”入选全国信用承诺典型案例;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创新模式作为新一批四川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上报至商务部,争取全国推广。

(二)持续丰富综保区发展业态。优化泸州综保区考评体系,持续丰富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发展业态,推动区内区外产业配套、联动发展。其中,新康意5万吨预涂膜和基材生产线项目已完成3条预涂膜生产线安装调试,首批400吨测试原材料EVA已经成功入区。中信建设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已完成进口小麦入区加工测试,首批进口玉米已下单,预计全年进口粮食量将超过20万吨。泸州友信达年产2万吨竹环保制品加工出口项目已完成首台设备安装调试,将在区内首次通过融资租赁形式再采购1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四川芯元一年产12万吨保税糖浆加工项目已启动设备安装。新签约落地四川欧莲娜年产120万件体育运动及针织服装加工出口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年进出口值3000万美元以上。1-6月,泸州综保区进出口值预计47亿元、同比增长31.7%。

(三)持续完善跨境电商服务能力。梳理形成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功能扩充清单,着力完善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泸州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园,新引进跨境电商贸易企业10家、跨境电商生产企业2家,累计开展跨境电商孵化培训会6场。在第二届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上打造近200平米的主题展馆,集中展示了泸州跨境电商建设成果和地域文化特色。1-6月,泸州跨境电商交易额4.71亿元,同比增长11.6%。

(四)推动开放平台融合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进港铁路线,推动泸州港始发外贸集装箱班轮保持12班/周,稳定运行泸州中欧班列、“泸州—昆明、攀枝花”铁水联运班列、“广州—泸州”铁海联运班列。新落地泸州港新能源材料仓储(一期)、泸州港鸿云20万吨大米加工、科耀联达轻质集装箱生产和维修等项目建设,新增大连大仓、四川新希望等贸易企业来泸开展粮食贸易,累计开展粮油进口业务贸易企业数达26家。1-6月,泸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45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集装箱箱量9.7万标箱、同比增长11.47%,外贸箱量2.8万标箱、同比增长11.61%,泸州港进口粮食量达45.5万吨、同比增长10.58%。新开泸州中欧班列12列,累计开行去程22列、回程1列,总货重约1.8万吨、总货值约4.6亿元。进口肉类业务迎来突破,今年首票26吨进口西班牙猪肘肉已经启运,预计将在8月中旬抵达到泸州港。

下一步,我市将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制度创新,推动形成更多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持续优化综保区产业结构,着力构建国际国内、区内区外高效联动的产业生态链。继续做大做强保税物流业务,发挥通道优势打造服务成渝、辐射西部的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三是加快建设泸州跨境电商产业孵化园,完善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快速配送”服务功能,加快打造以跨境电商新零售为特色的、消费体验更优的跨境零售商业经济圈。四是着力补齐酒业园区外向型经济短板,全力以赴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大对外开放发展平台。进一步发挥进境粮食、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功能,促进大宗资源性产品扩大进口。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作用,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

二、开放合作不断深入。

(一)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抢抓欧洲产业转移契机,加快打通与驻华大使馆、来华投资机构的联系通道,发挥外国驻华使领馆、行业商协会、中介机构及知名人士作用,加快外事资源转化为产业投资信息。赴欧洲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了“中国•泸州-德国•慕尼黑经贸文化交流会”,促成德国PEM机械工程公司与泸州国家高新区签署战略协议,与意大利法玛集团就在泸设立车床研发生产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外事+招商”工作格局进一步构建。争取在国庆招待会、博鳌论坛配套活动、川港澳合作周等大型涉外活动中,更多展现泸州元素。组建“泸州—香港招商代表团”赴香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是全省最早开展境外招商的市州之一。期间,与香港理文敲定新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产业链配套逐渐完善。目前,污水处理公司已设立。

(二)不断提升会展品牌。持续推动酒博会等品牌展会提档升级,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合作高端平台展会,提升西博会等知名会展活动参展质量。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于2023年4月13日至16日在我市成功举办,吸引来自45个国家(地区)的800多家中外酒企参展。现场零售成交额突破4300万元,线上直播16场、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6月29日至7月3日,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举行。泸州市搭建1295平方米特装主题馆,围绕泸州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等7大主题设置展区。我市共组织62家代表性企业携300余款产品在泸州馆进行集中展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巡馆时听取了余先河市长关于泸州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发展情况及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情况的汇报,对泸州有关工作给予了肯定。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市举办,今年商博会计划于年底举办,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三)积极强化智力合作。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国(境)外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36人。支持各企事业单位申报国、省、市级外专引智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今年上半年已获批2023年四川省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1项、引才引智示范推广项目1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项,引进医药类高端外籍专家4人次,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日本昭和大学等国外高校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已推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申报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3项,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项目1项,推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省级外国专家研发项目1项,拟引进医药类、材料类高端外籍专家20人次。组织泸州北方化工等多家单位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收集海外专家组织需求12条,项目需求6项,指导用人单位使用海外人才交流洽谈系统(EO系统)开展人才和项目的“张榜”、“揭榜”。组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参加科技厅2023年度“智汇天府”引智成果对接会,学习各市州引智成果经验,开展成果洽谈对接,为后续合作积累资源、打下基础。

下一步,我市将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RCEP生效契机,做好南向开放文章,统筹东向、北向开放。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协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轴带支撑。二是借势酒业园区酒博会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加快推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升级;加快建设国际蒸馏酒品牌中心,举办全球蒸馏酒品牌大会。持续推动酒博会、地标博览会、商博会、农博会等品牌展会提档升级。深入推动“竹产业博览会”“医药健康博览会”等特色展会落实落地。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合作高端平台展会,提升西博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知名会展活动参展质量。三是加强在泸外籍人才的跟踪服务工作,掌握企业聘用外籍人才的需求,积极宣传外国人来华工作政策,帮助解决外籍人才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用人单位拓宽引智渠道,可通过合作院校、各类人才招引活动、使领馆等组织平台,利用会议及网络媒体发布招聘引才信息,广揽海外人才智力,多渠道多形式聘用外籍高层次人才。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持续优化政务环境。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惠企政策信息系统,设置“助企纾困”专区,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分领域形成政策标签,比如资质认定、资金补助、人才激励、财税扶持等,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并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反馈的惠企政策最新情况,及时在平台进行更新管理,确保惠企政策及时、准确展示。目前,平台集中发布、归类展示惠企政策100条,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二)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惠企政策”综合服务窗口全覆盖,明确专人做好日常政策宣传、咨询、查询、解读服务,汇总咨询问题,分类整理形成“常见问题”清单,推行“专窗综合受理、部门分类办理”受办模式,及时将企业需求流转至相关部门、镇街办理,并进行跟踪督办,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各区县、市级园区办证大厅及部门门禁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四川省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宣传视频,制作了7000份平台宣传资料。积极配合部门通过部门网站、办事窗口、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惠企政策,提升社会各界知晓度,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浓厚氛围。

(三)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积极优化市场要素配置,以市科技和人才局等12家单位联合印发《泸州市关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实施意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在泸转移转化。配套制定《泸州市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提供保障。

(四)持续优化法治环境。扎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合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资源,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双中心”建设,目前保护中心主体装修已基本完成,打造集产品展示、商务洽谈、日常办公、后台支持于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推进泸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建设,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户,联合开展西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专利技术成果运营转化专场对接会,10项专利成果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银企对接活动4次,向金融机构推送知识产权主体名单,达成企业融资意向8户。推动西南医科大学4件专利成果赋权共同实施转化,转化价格达199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依托现有一体化平台助企纾困专区,进一步汇集全市市场主体适用的惠企政策,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为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夯实基础。积极探索惠企政策系统免申即享,打破各业务部门壁垒,将分散的惠企政策和自建业务系统进行汇聚和整合,争取实现政策“一网通查”“一网通办”,助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二是充分发挥窗口宣传阵地,多措并举,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有效提升政策知晓率。开展落实惠企政策相关行动,让政策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提升政策的覆盖面。三是加速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力争年底全市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30项以上,推动转化科技成果10项以上,创办企业2家以上。四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建成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分中心,促进知识产权线上线下同步交易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泸州市商务和会展局

                          2023年8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温馨提示

请先点击”统一用户登录“进行用户认证登录,
如已完成请点击”已登录“
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